当前位置:首页 > 斯慕圈新鲜事 > 正文

古画与屏风相结合,展现了中国人千年不变的优雅风韵

古画与屏风相结合,展现了中国人千年不变的优雅风韵

屏风作为中国文化中醉古老的家具,它记录了汉唐的辉煌,展现了魏晋的风范。

屏风隔断是种历史悠久的家具,史书记载显示,其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存在。《史记》中也记载:“天子当屏而立”。屏风被皇帝视为权力和尊严的象征,而大臣们则把它当作自我警示的工具。文人雅士将屏风视为艺术品,珍藏于案上以供欣赏。每个人都在屏风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。经过长时间的发展,屏风逐渐普及到民间,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中,成为古代室内装饰的重要元素。

屏风的影响极其深远,这与中国文化自古以来的处世哲学相映衬。古人讲究含蓄,推崇中庸,重视个人隐私,避免张扬。因此,大家都能在屏风上找到自己所需的内涵。

当然,除了古籍的记载,我们还希望能看到一些实物来作为证据。不过这样的机会不多,最早的我们能看到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时期的一款屏风。

幸运的是,历史上的很多名画、古画中如实描绘了当时屏风的式样。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其发展脉络,见证屏风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。

屏风故事的朝代更替。

东晋时期的屏风,还是发挥最基本的功能——挡风。当时的房屋通风较好,睡觉时容易着凉,因此会在头部附近摆放屏风。此时,屏风的实用性已经远远超过了它的装饰效果。

汉唐时期,富裕家庭几乎都使用屏风,其样式比以前更加丰富,从单扇屏风发展为多扇拼接的曲屏,具有可折叠和可开合的特点。汉代以前屏风多为木板,上漆加以彩绘,自从造纸术发明以来,就多为纸糊。

在五代十国时期,屏风的装饰图案不仅包括山水画,还有在屏风上再描绘屏风的内容。在中国古代名画中,描绘屏风的作品里五代时期的顾闳中创作的《韩熙载夜宴图》知名度极高。

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中,屏风的设计虽然开始变得相对复杂,但仍然重心主要放在装饰和内容上。对于使用的木材和底座的工艺要求并不严格。

明代之后,挂屏逐渐发展为一种装饰品,超越了屏风的实用功能。

伴随着中国文化发展,屏风有过辉煌的过去。但中国历史进入民国后,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,屏风开始走向没落。其中,玻璃的广泛使用,使屏风走向没落。

屏风的发展

渐渐脱离单纯的物化

这是追求精神美的标志。

屏风后的声色犬马。

唐朝灭亡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,史称五代十国。南唐当时国力鼎盛,先后征服了闽、楚国。然而,多次出征导致国力逐渐衰退,最终败给了后周。

南唐大臣韩熙载就生活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里。他的人生经历了许多波折,曾在仕途上多次起起伏伏。南唐的前两位皇帝非常器重韩熙载,特地任命他为中书舍人和户部侍郎。然而,李煜登基后,韩熙载的命运便发生了转变。

韩熙载性格傲慢,导致李煜对他产生了猜疑。韩熙载索性不再朝臣,整天待在家中饮酒作乐,沉迷于声色犬马的生活。

李煜对韩熙载的家庭生活充满好奇,于是派遣宫廷画师顾闳中秘密进入韩熙载的家中,最终创作出流传后世的韩熙载夜宴图细致地描绘了他的生活场景。

顾闳中的《韩熙载夜宴图》生动展现了南唐官宦人家的真实生活场景,包括听音乐、观赏舞蹈、休息、悠然清话和送别宾客。全卷一共有五段,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作为自然隔界,使每段画面都可独立成章。

韩熙载坐在一张三屏风的床榻上,周围三面围绕着山水画,前方则竖立着一块大型屏风,展现出南唐末期的奢华景象。


发表评论